关于我们

本地化≠翻译!跨境品牌如何“入乡随俗”?
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10:56:28

在跨境电商的赛道上,不少品牌将“本地化”简单等同于语言翻译,结果产品描述“直译生硬”、营销活动“水土不服”,消费者根本不买账。真正的本地化,是深入文化肌理,让品牌“长”出当地模样。

语言翻译要“活”,更要“懂”语境机械翻译的菜单曾闹出过不少笑话,比如把“夫妻肺片”直译为“Husband and Wife's Lung Slices”,吓退外国食客。聪明的品牌会请本地语言专家,将“夫妻肺片”翻译为“Spicy Marinated Slices”,既保留风味又符合语境。更进一步的是,根据目标市场的语言习惯调整文案风格,欧美市场喜欢直接、幽默的表达,而日本市场则偏好含蓄、细腻的措辞。

文化符号要“用”,更要“巧”融合某美妆品牌进入中东市场时,直接套用欧美模特形象,结果销量惨淡。后来,他们改用戴头巾的本地女性模特,并融入阿拉伯传统花纹设计,产品迅速走红。再如,某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推出“自拍神器”,结合当地人爱拍照分享的特点,加入美颜滤镜和社交分享功能,市场份额大幅提升。文化符号的融入,不是生硬堆砌,而是要让消费者觉得“这就是为我量身定制的”。

消费习惯要“跟”,更要“引”趋势欧美消费者习惯线上比价,品牌就需强化价格透明度;日本消费者注重细节,包装设计就得精益求精。但本地化不是一味迎合,还可以引导趋势。比如,某中国家居品牌在欧洲市场推广“模块化家具”,既符合小户型需求,又引领了简约生活潮流。

  跨境品牌的本地化,是一场“文化共情”的较量。只有真正“入乡随俗”,才能在异国他乡扎根生长。


/template/Home/AllNew/PC/Static

值班手机: 186-0131-2168

意见反馈: info@app100.cn

code

微信公众号

code

扫描二维码有惊喜

友情连接:互联互通 |微信营销平台

Copyright ©2010- 2022 APP100.cn. AlI Rights Reserved 北京信手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京ICP备14028825号-2   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194号

售前
电话
186-0131-2168
在线
咨询
微信
咨询
微信咨询
售后
服务